安徽网安庆消息 盛夏时节,长江北岸的国家能源集团安庆电厂厂区绿意盎然。在这座每天为皖江两岸输送千万度电力的能源基地里,一场静悄悄的“智能革命”刚刚收官。经过数月改造,两台百万千瓦机组的电除尘系统完成智能化升级,如同为守护蓝天的“环保卫士”装上了“智慧大脑”。这项创新实践不仅让设备学会了“精打细算”,更以年节电528万千瓦时、减碳4600吨的亮眼成绩,为安徽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写下生动注脚。
老伙计遇上新挑战:除尘器的“能耗烦恼”
在燃煤电厂的生产链条中,电除尘器是个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像一张巨大的“电网捕尘网”,通过高压电场吸附烟气中的细颗粒物,确保排放到大气中的粉尘浓度符合环保标准。该厂的3、4号机组,每台容量达1000兆瓦,自2015年投产以来,这两台“能源巨擘”每年为华东电网输送上百亿千瓦时电量,而配套的电除尘器则日夜不停地为烟气“洗澡”,守护着厂区上空的蓝天白云。
检修人员正在监视3号机组智能除尘监控运行情况
“别看它平时默默无闻,耗电量可不小。”该厂设备部负责人指着控制室屏幕上跳动的电流曲线说,“过去这套系统就像个‘实在人’,不管机组忙闲,始终按固定模式运行。”
原来,电除尘器尽管采用了先进的高频电源,但控制系统仍依赖定时程序,就像给设备上了“发条”。机组满负荷发电时它在工作,深度调峰负荷降到低谷时,它依旧“马力全开”。
这种“一视同仁”的运行模式,渐渐成了节能降耗的“拦路虎”。数据显示,在机组低负荷时段,电除尘器的实际能耗比必要值高出近四成;而遇到天气突变、负荷骤升等突发情况,固定参数又难以快速响应,可能导致瞬间排放浓度波动。“就像开空调,不管室温高低都开强冷档,既费电又不智能。”运行班组的值班员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在皖的重要电力企业,该厂始终以“创新、精益、开放”的工作理念为指引,矢志打造低碳、超净、智慧电厂。面对这一“老大难”问题,实现“节能不减效”,该厂决定联合环保技术企业,为电除尘系统来一场“头脑升级”。
智慧大脑显神通:会“看菜下饭”的新系统
走进改造后的电除尘控制室,最显眼的是新增的智能控制屏——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负荷、氧量、粉尘浓度等20多项参数,系统正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整电压、电流。“这就是我们给设备装的‘智慧大脑’。”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指着屏幕介绍,这套智能分析处理模块,就像给除尘器配上了“神经中枢”和“感知器官”。
检修人员正在电除尘本体处检查
这个“大脑”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听懂”锅炉的“语言”。通过专门搭建的数据通道,模块与锅炉控制系统实现了“无缝对话”,实时获取机组负荷、氧量、风量等关键信息,再结合出口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数据,精准判断当前需要多大“力气”来除尘。
“它就像个精明的管家,懂得‘按需分配’。”现场工程师边演示边解释道,当屏幕上的“机组负荷”降到60%以下时,电除尘的功率也相应下降,电耗瞬间减少近三成;而当负荷飙升至90%,系统又迅速提升功率,确保粉尘被牢牢“锁”在电场中。这种动态调节,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的运行模式。
更让人叫绝的是“断电振打”的智能控制。过去,除尘器的极板清灰就像“定时闹钟”,每隔固定时间就启动振打,不管极板上积了多少灰。现在,系统能根据粉尘厚度和负荷情况“灵活安排”,高负荷时,每2小时振打一次,每次持续30秒,确保清灰彻底;低负荷时,延长至4小时一次,每次15秒,既减少了机械磨损,又避免了振打时的粉尘“二次飞扬”。“就像打扫卫生,灰尘多了就勤擦点,少了就少动些,既干净又省力。”老师傅的比喻通俗易懂。
这套系统还自带“应急处理”能力。一旦检测到参数异常或设备故障,会立即发出警报,并自动切换到备用运行模式,同时发出报警。“以前全靠人工巡检发现问题,现在系统自己会‘喊救命’,响应速度至少快了不少,留给我们应急处置的时间更多了。”运行值班长笑着说。
绿色效益双丰收:一年省下4600吨“碳足迹”
改造效果如何?一组实测数据给出了答案。在机组平均年平均负荷70%的工况下,改造后的电除尘系统日均用电量下降30%,年节电量达528万千瓦时。“这相当于500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能省电费211万元。”财务部门的测算让人眼前一亮。
检修人员正在对电除尘就地控制柜进行检查
更珍贵的是节能减排带来的“绿色收益”。根据折算,528万千瓦时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6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00多吨。“这些二氧化碳,需要25万棵树才能中和。”该厂环保专工指着厂区的绿化林说,如今这片树林与智能系统“联手”,共同守护着长江岸线的生态,有效助力了“美丽长江,清洁国能”品牌建设。
在设备寿命和维护成本上,新系统也展现出独特优势。由于振打频率按需调整,振打电机的运行时间减少了40%,预计可延长设备寿命3年以上;清灰效果的稳定,也让极板积灰导致的故障停机率下降至零。“过去每年光更换振打轴承就要花10多万,现在至少能省一半。”检修人员算起了细账。
这项技术创新还形成了可复制的“安庆经验”。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并主导制定了1项团体标准,为同类机组提供了改造范本。“它实现了粉尘排放与能耗的动态平衡,值得在集团内推广。”专家验收组给出了高度评价。
如今,在该厂的带动下,这项智能控制技术正逐步向省内其他燃煤机组推广。“下一步,我们计划引入机器学习算法,让系统能‘记住’不同工况下的最优参数,变得越来越‘聪明’。”技术人员透露,未来系统还将与全厂智慧管理平台对接,实现环保设备的协同优化。
站在长江岸边远眺,国家能源集团安庆电厂的烟囱正排放着淡淡的白烟。这场始于除尘器的“智能革命”,不仅是传统火电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更彰显了该厂在“双碳”道路上的担当。正如该厂党委书记所说,“打造‘低碳、超净、智慧’电厂,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这才是新时代能源企业的责任与使命。”(马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