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日,安徽学者重聚南水关22号

安徽网安庆消息    2019年8月,皖江文化研究会在安徽大学举办“陈延年陈乔年烈士故居旧址”保护与恢复座谈会,众多安徽文史学者参与,认为安庆南水关陈家大宅院是近现代安徽重要的记忆场,也是中国近代史一个鲜活的教育基地,浓缩了从清末到大革命时期的风起云涌的历史。在自来水厂搬迁后,应予原址保护与恢复,还原历史风貌,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的文化坐标及红色旅游景点,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今年五一假期,在原址恢复的陈延年陈乔年故居对外开放,十万人涌入南水关22号,盛况空前,感受扑面而来的新文化、新青年蓬勃朝气。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安庆老城街巷穿梭,从南水关上任家坡,在曾国藩督帅行署旧址体悟洋务肇始,淮军诞生。穿过墨子巷、倒扒狮、四牌楼,西式邮局大楼、宝庆银楼、劝业场,彰显这座城市丰厚的历史文脉。

“5·19”中国旅游日,独秀园管委会、皖江文化研究会邀请六年前推动陈延年陈乔年故居保护恢复的文史学者,在南水关22号重聚,举办了一场题为《南水关红色记忆场   皖江潮涌向渔阳里》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视野沿长江伸向上海滩,串联南水关、渔阳里这两处红色文化景点。晚清同治初年,七千淮军将士从安庆乘英轮赴沪,两年多后,又有大批皖江幕府、安庆内军械所人员赴沪,成为上海近代化的重要力量。民国初年,二次革命失败,大批皖江党人流亡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反思革命得失,成为新文化运动第一股推动力量。

夜晚,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灯光璀璨,人流不断,著名文史学者、安徽文史馆馆员翁飞内心喜悦:“以三陈故居为核心的安庆大南门街区,夜市灯火辉煌,人流涌动,实现了很好的红色资源+文旅融合,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填词《满江红:南水关红色记忆场抒怀》:“怒涌皖江,惊涛处,渔阳旧迹。抬望眼,南关灯火,照天如昔。两代青春浇故土,一城肝胆悬红日。任风烟,淘尽几英雄,潮头立。   夜市沸,人声织;星火路,今重历。叹故居新貌,碧血犹湿。座上高谈文旅策,楼前恍见先驱色。待明朝,更续大龙吟,奔雷急。”

安徽网安庆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皖江,故居,陈乔年,南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