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安庆消息 泥土深处的根须世界蕴藏着生命的奥秘。毛竹利用根系的延伸深扎厚土,支撑着竹海在风雨中巍然挺立。基层治理同样需要这样的“根须智慧”——当治理根系穿透基层社会的每个角落,社会治理的大树才能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当代中国正以举世瞩目的速度推进现代化进程,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实践同样深藏着独特的“根须密码”。
根系的力量:基层治理的文明基因
中国基层治理的智慧深植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沃土。从《周礼》的“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到明代的里甲制度,从唐宋时期的乡约到清代的保甲制,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对基层社会的组织智慧。这种历史积淀在新时代绽放出全新光彩,“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村民说事”制度的创新实践,都是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治理理念的深度融合。
养分的传导:制度优势的实践转化
中国基层治理最显著的特征,是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到疫情防控中的“红色物业”党的组织体系犹如神经网络般深入社会末梢。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让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转变为“兵团会战”,生动诠释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制度优势。
在浙江省余姚市谢家路村,“小板凳议事会”成为基层民主的生动注脚。村民们搬着自家板凳围坐祠堂,大事小情在茶香中商议解决。这种“有事好商量”的治理模式,既延续了传统乡贤文化的协商基因,又注入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展现出基层治理的蓬勃生命力。
新枝的萌发: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图景
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成都“信托制”物业管理模式破解小区治理难题,深圳“民生微实事”项目实现群众点单政府买单,这些创新实践共同描绘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图景。面对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青年干部要勇做 “创新者”。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基层治理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青年干部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构建网格化管理、数字化服务体系,实现基层治理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比如,通过建立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居民可以在线上反映问题、办理事务,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青年干部还可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多元共治模式,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青年力量正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越来越多“新知青”选择扎根基层。这些青春身影与田间地头的白发乡贤共同构成新时代的治理图景,诠释着基层治理的代际传承与创新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基层治理犹如参天巨树的根系网络,既深扎传统文明的沃土,又不断萌发现代治理的新芽。当每个社区网格都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活跃细胞,当每个基层创新都激荡起制度优势的澎湃动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治理智慧,正在书写着人类政治文明的全新篇章。(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