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安庆消息 近年来,妙山村坚持以乡村振兴示范行动为契机,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筑牢乡村建设之基、突出产业发展之要、提升基层治理之效,在广袤的红色土地上织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标准化抓“硬件”,构建农村路网“新格局”
妙山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项目建设紧抓全域整治,坚持以“党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为抓手,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凝聚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项目建设主要集道路、排水、亮化、绿化和美化工程为一体,拓宽、硬化村内主干道,铺设污水管网1000余米,挡墙支砌800立方米,卫生厕所改造20余所。项目建成后将改善村内30余户140余人的生活环境,路网的打造,不仅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春播秋收、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常态化抓“整治” 提升村居环境“高颜值”
妙山村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切入点,锚定乡村振兴时代坐标,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坚持以“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制定计划,突出重点,逐步实施,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对全村重要道路、入村道路和村庄进行打扫清理。近期,全村共投入保洁人员20人、垃圾桶52只、垃圾清运车2辆、扫地车6辆,组织干部职工、党员,动员志愿者、村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持续巩固全乡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绘就美丽乡村底色,促进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机制化抓“产业” 奏响强村富民“最强音”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妙山村坚持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持“产业富民”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截至目前,妙山村菊花基地250余亩,辣椒基地200余亩。实现产值30余万元,带动群众50余人就业,日工资收入80余元。流转土地收“租金”,基地打工挣“薪金”劳作模式蔚然成风,菊花种植的“甜头”俨然变成了群众增收的“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