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安庆消息 沿着212省道,一排排白色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标牌醒目庄重,走进普济村村道,路面平坦整洁,沿路土地平整开阔,农田里劳作的村民们干劲正满,村道旁的橘子树上挂满金橘。“遵国法 守村规 公共财 不可毁……”在怀宁县石牌镇普济村的村民广场上,村两委正带领村民共同学习新张贴的“三字经”村规民约。此次新张贴的村规民约采用“三字经”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新淳朴”之感,这份“清新淳朴”正式源于普济村共同遵守维护的村民公约。
近年来,怀宁县石牌镇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制定并执行村规民约,在凝聚共识、矛盾调处、维护权益上用情用力,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和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典型示范作用,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
村规民约树立好,形成制度规范
石牌镇各村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村规民约。内容涵盖家风传承、和谐邻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旨在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共建和谐家园。下辖各村、社区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村制宜,采用“村委带头、党员示范、村民共议”的模式,按照“易学、易懂、易记、易普及”的原则,让村民自己提意见,再共同合议商定,最终修订完善,逐步形成人人遵守、人人执行的村规民约。为确保村规民约深入人心,各村将公约内容制作成精美的宣传展板,悬挂在村口、广场等醒目位置,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可学可遵守,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此外,石牌镇还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对村规民约进行广泛宣传,确保每户村民都能了解公约内容,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村规民约逐渐成为村民心中的“标尺”,有效地引导了村民规范自身行为,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
矛盾纠纷解决好,形成思想自觉
在村规民约的执行过程中,石牌镇注重发挥其在矛盾调处中的积极作用。各村成立了由村“两委”成员、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矛盾调解团队,负责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如,同发村横湾组修筑通行道路时,由于特殊的原因,一半的村民会在靠近公路的一侧居住,还有一部分村民则在离公路较远处居住,通勤不便。村两委向镇主管部门反映情况,请求协调修路指标。开工时,有两户村民不同意,之前的路基较窄,需要占用两户的老宅基地。经过村两委与两户协商,积极宣传和谐邻里关系的村规民约,两户村民同意让出老宅基地修路,进村道路得以顺利铺设,村民的出行更便捷了,这是石牌镇的“六尺巷精神”生动实践。
合法权益维护好,形成风气氛围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涉及多方利益的纠纷,石牌镇与村两委联合处置,争取圆满解决。一方面,镇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积极参与纠纷调解,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确保调解过程合法合规;另一方面,村两委积极介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和保护村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如,在普济村村规民约中规定,村民在雇佣农民工时必须签订合同,明确工资、工期和劳动条件等,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次,村里的工人在村里的建筑工地上工作,工作了半个月后才发现自己的工资迟迟未发放。于是找到村主任反映情况,经调查,发现队长私自扣留了工人的工资。村民主任根据村规民约,责令队长立即将其的工资发放,并对其违规行为进行通报处分。通过这起案例,村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村规民约发挥了积极作用。依靠着耐心细致的调解和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石牌镇成功解决了多起复杂纠纷,有效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和乡村的和谐稳定。
良好的村规民约不仅是“一村之规、一民之约”,更是乡村治理的基石与灵魂,它像一股无形的纽带,紧紧连接着每一位村民的心,引领着乡村走向和谐、文明与繁荣。以小村规撬动大变革,石牌镇继续深化村规民约的制定执行工作,进一步完善矛盾调解和纠纷解决机制,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叶梓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