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白泽湖乡芭茅村:以“四小”工作法撬动乡村治理“大能量”

安徽网安庆消息    近年来,宜秀区白泽湖乡芭茅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立足“小网格”、融入“小服务”、实行“小调解”、打造“小阵地”,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积极推行“四小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大能量”。

做优服务“小网格”,构建基层治理服务阵地

服务阵地以党支部为依托,将辖区划分为5个“红网格”,党支部书记任总网格长,“两委”成员联合党小组长为网格长,党员和村民代表为网格员,多方共同参与治理,通过组织联建、难题联办、服务联动三级机制,实现群众在网格内联系、意见在网格内收集、情况在网格内掌握、问题在网格内解决,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据了解,双山组72岁的张伏全既担任村民组长又兼任网格员,他每天都会在村里“转悠”几圈,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讲解惠农政策,对村民所反映的问题,能帮忙解决的都尽量解决掉,解决不了的会做好走访记录,记在小本本上及时向村里反映。

惠民超市“小积分”,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芭茅村建设运行“积分超市”,建立“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运营机制,把移风易俗、庭院美化、志愿服务、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纳入“积分超市”评定内容,制定了对应积分指标,明确了积分项目、积分使用和管理方式。用积分兑换超市内日常生活物品,用“小积分”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

正在兑换的张大姐说道:“搞好房前屋后的卫生、参加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就可以获得积分,参加的次数多了,积分也就多了,可以兑换很多日常生活用品,这个政策很好,大家都很喜欢。”现在,每到村级开展活动时,大家都主动参与,“小积分”让群众从“站着看”变为“主动干”,让村民的言行有“镜子”可照,有“标杆”可学,“积分超市”成了乡村善治的“一池春水”。

强化日常“小监督”,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

为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自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运行以来,芭茅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广平台运用,充分发挥平台解决群众诉求、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作用,为群众提供基层监督的便捷渠道,确保基层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监督一点通”平台真是一个为民排忧解难的好平台,手机上就能投诉、监督,太方便了,我刚反映的问题立马就给我解决了,效率很高,我非常满意。村民韩大爷说道。”芭茅村通过定期走访入户,深入了解群众诉求,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化解基层矛盾,打通与群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截至目前,已成功解决投诉意见2条。

协商议事“小平台”,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近年来,芭茅村按照“党建引领、网格自治、多方协调的工作思路”,依托“议事庭院”平台,积极探索“村民群众在哪里,协商议事就在哪里”的工作法,发挥老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等优势资源,重点解决村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充分调动辖区村民群众自治积极性,共筑党群协商“同心圆”。

为切实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定期召开“板凳会”,广泛听取收集村民群众的意见。“我想申请临时救助”“我想申请农业补贴”“村里的路什么时候修到我家”这样的问题全都被村“两委”干部一一记录,能办的立马办,不能办的逐级上报,争取做到“件件有着落”,再也不会出现村民的大事小事没地方反映,切实畅通乡村“毛细血管”,解决群众“堵心”难题。目前,召开“板凳会”6次,收集意见与建议15条,解决问题13条。

小切口打开大局面,小举措撬动大治理。白泽湖乡芭茅村坚持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用小事、实事,擦亮“便民之窗”,打造“服务之家”。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只有拿出更多有温度、有实效的举措,才能做出大民生,谋得大幸福。(韩安晴)

安徽网安庆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积分,群众,基层,村民,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