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茶乃天地之精华。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如今,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也已成为社会上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如今,市场上有款比较火爆的桐茶,它与桐城龙眠真境之称的宝山湾有机结合起来,是安徽桐茶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的张祥通过12年的坚守,终于使一杯桐茶,飘香四方。
宝山湾,种桐茶
说起桐茶,必提张祥。1981年,张祥出生于桐城孔城。境内的孔城老街,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系明、清至民国时期孔城老街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路商埠,商品贸易辐射赣、鄂、苏等省。
自小,张祥便对经商情有独钟。2005年,张祥便在孔城开办了一家超市,由于经营有方,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随着超市生意的日益火爆,张祥后在桐城相继开办了5家超市,成为桐城商界的骄子。
龙眠山,山以形名,犹如苍龙酣睡在桐城西北。境内层峦叠嶂,风光旖旎,古迹遍布,人文蔚兴。
在龙眠山,张祥时常沿着先人的足迹,沉浸到恬静、高远的氛围中。披雪瀑、碾玉峡、宝山湾等如诗似画的场景,一个石块、一滴水珠,仿佛都有灵性,向他述说远去了的时间,讲述着如烟往事和不朽人物。
宝山湾地处龙眠山一隅,明代巡抚赵釴归隐此山,喜得真境,构屋以居,著述、种茶自娱,自赋《新得龙眠真境》诗云:“天合群峰胜,山崖百折奇,肯教流水去,不遣世人知。种玉田常稔,烧丹灶已移。就中堪著述,旧与白云期。”
创办安徽桐茶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张祥于2012年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承租山场1800余亩分期开发种植绿茶、油茶、经果作物。
基地扩大,农民增收
12年,弹指一挥间。6月2日,当记者来到省级“森林公园”龙眠山时,发现安徽桐茶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
桐茶基地,现已完成一期绿茶种植580亩,油茶480亩。据张祥介绍,桐茶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目前通过了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SC生产许可认证,通过了有机茶叶种植、加工认证,自主制定了4个锌硒绿茶、红茶的企业标准,申请保护了2个包装专利和4枚版权登记,产品入驻国家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全程溯源。
值得一提的是,桐茶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还是国家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桐城小花)保护工程实施单位,在基地内采用本地老品种(龙眠群体种)保护种植为主,近源远亲型茶叶品种套种为辅,采用创新型树(遮阴防风)、茶、草、兰(绿肥增肥,兰草添香)立体套种共生技术,施纯大豆发酵有机肥,铺防草布抑草护墒,山泉水喷灌节能防旱。
在基地中心区设“桐茶茶博园”旅、学、研体验区200亩,落实进行主管部门、行业院校的试验、培训,获得了“安庆市生态示范茶园”“省级‘双替代’试验推广基地”“桐城市科普示范基地”“龙眠山野生兰花保护基地”等荣誉称号。
桐茶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基地管理人员还积极参加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经常向茶叶科技人员请教有机茶园管理问题,具备有机茶生产管理能力,按有机茶标准组织生产。除此之外,还积极及时向周边茶农和同行推广宣传新产品新技术,带动凤形村、龙眠村5个村民组100余户村民在山租、务工、茶鲜叶收购方面增收300多万元。
宝山桐茶,飘香四方
在探访茶山的过程中,张祥带着记者来到凉凤尖。凉凤尖是宝山凤凰乘凉的地方,自古就有凤凰不落无宝之地。
桐茶基地位于龙眠山森林公园景区内,东临投子寺凤凰山,西抵国家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南望境主水库颂嘉湖,北依鲁王十里风电长廊。逐步形成以茶叶、野生兰花、油茶、龙眠群体种(老茶树)保护,锌硒特色种养殖、民宿茶艺演出等旅、学、研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龙山万里桐茶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遵循自然农道,坚守有机绿色,以此为终身志业,并立石记之。”在回城的路上,站在刻着桐茶巨石下面,张祥说,谁说宝山无宝,桐茶这只金凤凰在宝山湾筑巢,那满山的茶不就成了宝吗?
来到城区,在张祥的直播间,他递给我一杯泡好的桐茶,细品时,满口的兰花香,龙眠韵。
杨兆根曾是张祥的初中政治老师,谈起张祥时,他说,这个学生对茶有缘,早在1996年的一个课间,他提出了一个茶的谜语,全班只有张祥答了出来。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