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安庆消息 近年来,桐城市聚焦特殊群体,呼应困难群众关切,强化动态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扎实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困难群众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有所济、急有所救”。
完善组织领导。桐城市把低收入人口帮扶衔接工作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绩效目标考核;由市民政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实行预警数据和救助信息适时共享,极大提高救助效率。对一些困难程度较为突出的群众,充分发挥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采取“一事一议”和集体决策方式,破解急难救助个案难题。
强化“主动发现”。桐城市充分发挥农村联防员、城市网格员和协理员的作用,建立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优服务”为依托的“望闻问切”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推动社会救助由“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确保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应救尽救”。2023年,全市通过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监测和自下而上的报告处理模式,共摸排走访17.68万户、65.44万人次,通过监测帮扶新纳入低保2053户3836人、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1056户1672人,实现困难群众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衔接乡村振兴。桐城市根据工作实际,出台《桐城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桐城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数据共享,民政与教育、医疗、住建、乡村振兴、工会、残联等部门建立共享机制,全年部门间数据共享达51万余条;对主动发现的低收入家庭,因人因户采取针对性、有效性帮扶措施,整合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型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分层分类的帮扶措施,构建起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工作机制。
引入慈善资源。近年来,桐城市先后出台《桐城市临时救助操作规程》《桐城市慈善救助实施暂行办法》等文件,将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深度衔接、互为补充;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平台力量,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助力社会救助工作创新,保障困难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2023年,桐城市慈善会资助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34户21万元;桐城市情系爱心联合会共资助困境学生440人次43万元,发放了价值3万元的“温暖包”。
做实特困照护。桐城市创新社会救助供给模式,发挥商业保险、社会力量的补充作用,打造“政府+保险+服务”闭环服务。自2014年开始,连续10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保险服务机构,集中为特困人员投保商业护理险,实现特困人员“病有所护”全覆盖。同时通过建立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互助队伍、促进特困人员住院护理责任落实和规范特困人员住院护理赔付程序,彻底解决了特困人员因病住院护理各种难题,有效减轻了县、镇、村的经费压力,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刘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