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安庆消息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推动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视。
近年来,怀宁县黄墩镇皖埠村的县黄墩镇皖埠村的“江家山庄”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充分利用和挖掘山庄文化,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引领作用。随着“怀宁县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怀宁县独秀传统文化禁毒教育基地”“怀宁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成功挂牌,江家山庄已成为当地传统文化建设一块金字招牌,名声远扬,众口皆碑。
江家山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近200年历史。书香世家,人文渊薮,到清同治元年(1862年),江家山庄诞生了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天资聪颖,就读国子监,授予“国学士”,十三岁时被委派到美国幼学,“名受朝廷封,字联奎南国春”的江庆禄。据传,江庆禄学成回国后,先后在山西大同等地为官。生逢列强环伺、华夏板荡之际,结交谭嗣同、任预等仁人志士,致力于变法图强大业。可是,痼疾沉疴终难治,“戊戌变法”遭遇失败后,江庆禄身负谭嗣同所赠的“七星宝剑”,行走江湖,运用自己多年潜心研究医学所掌握的医术为百姓治病。江庆禄晚年回归故里,将所著医书、文房用具、名家字画及谭嗣同的“七星宝剑”和谭府的“湘妃竹”一同带回,定居祖宅,课子传孙,悬壶济世。他研制的“瓜儿粉”是清痱除疖,清凉解毒的良药,被怀宁县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江家山庄,置身幽静雅致的庭院,你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院内金钱松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佑护子孙;龙柏古朴虬劲,树身斑驳的裂纹和墨绿的苔藓似乎在诉说几百年的岁月沧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修长清雅,点点红豆挂满枝条,似颗颗亮眼点缀其间;茂林修竹,拔节丛生,清风徐来,丝竹悠悠,悦耳动听;桂花飘香似繁星点点,碧叶常青如华如盖,更有甚者,树下长出罕见的野生灵芝;亭台水榭,苍松怪石,勾勒出神秘的庭院山水画……
在后院的“湘妃”竹园里,他亲手所植的竹子,一百年后蔚然成林,蓊蓊葱葱,风韵怡人;他的第七代孙江锡群为了纪念湘妃竹,以示祖德流芳,特意将大儿子取名飞飞,小儿子取名湘湘。
江锡群是现在“江家山庄”的主人,他继承了先祖的美德和勤勉,是个有心人和有情人。他保留了祖辈遗留下来的近百件珍贵文物,虽历尽磨难,始终没有舍弃这些看起来是垃圾的“宝贝”。
为了弘扬先祖恩德,让尘封的历史文化重焕光彩,2019年,江锡群放弃在外年收入百万的生意,回家积极打造山庄,凭一己之力完成了先祖江庆禄求学、为官、行医、交友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展示等工作。他创建的“民俗博物馆”是以文化为灵魂的特色展馆,吸引了大批名人雅士。几年来,怀宁县机关单位、各社团、中小学校纷纷组织到江家山庄举行参观学习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毗邻独秀山风景区的小山村,因文化亮点而引人瞩目,文化与旅游部门的领导、文物专家、知名学者、大学教授、国家非遗传承人,以及摄影师、作家和诗人纷至沓来,考察、参观、调研、采风。大家或为江家山庄“孝悌思善,耕读思恭,德义兼修,扶危济困”“远离烟土,戒酒戒赌,自律自强,行事无忧”家规家训点赞;或为近百件珍贵文物得以保存,啧啧称叹,细细品味,流连忘返。还有众多慕名而来的旅客,纯粹是为了旅游休闲。
著名作家石楠先生在参观江家山庄之后,称赞道,江公一生清正廉洁,光明磊落,不畏权贵,乐善好施。其研修之道,大爱情怀值得颂扬,江公的“孝悌思善,耕读思恭,德义兼修,扶危济困”良好家风家训是一面镜子,时刻照耀着江家一代又一代人去勤奋好学,努力进取,行大道,志千里。这是珍贵的精神财富,享之不尽,当代代相传。为了表达对“江家山庄”的认可和支持,石老特意提笔留言:“非遗之美,美在传承”。
陈独秀孙女(陈延年、陈乔年烈士侄女,陈松年女儿)陈长璞女士,邓稼先族侄、著名书法家邓晓峰,参观江家山庄后表示,乡村振兴体现在文化振兴、产业振兴,更体现在环境美化、乡风文明、观念转变、素质提升上,江家山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江锡群深知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充分借助各方力量“群动”才能建设好江家山庄,尤其文化“群动”,凝聚人心,才能真正实现乡村和美。首先,体现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作为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在镇两委的督促下,村里整体环境改善明显,本着“一户一品,一隅一景”的思路,开展绿化美化建设、文化建设、卫生整治等工作,使得村与庄各美其美,相得益彰,俨然成为独秀山至皖埠水库之间一颗璀璨的明珠。
江家山庄传统文化蕴含着培养文明风尚、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随着和美乡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江家山庄必将发挥其乡村振兴、文化赋能的重要作用。(何诚斌 江锡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