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文旅赋能传统村落更新 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安徽网安庆消息    近年来,安庆市“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原则,科学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助力乡村宜居宜业、和美振兴。

抓保护:依规编制,活态传承            

安庆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制度,完善保护名录体系,23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保护名录,37个村落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先后编制了23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及《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的贯彻实施意见》,所辖县(市)先后出台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的系列政策规定,规范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带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潜山官庄村

抓融合:内外兼顾,宜居宜游            

安庆坚持双管齐下、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将传统村落保护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相结合,实施传统村落内部空间微更新、微改造,开展“拯救老屋”等专项行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与排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体推进。发展“旅游+文化”、“旅游+传统村落保护”新模式,依托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推进农旅一体发展,做到传统村落保护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结合。

抓项目:统筹协调,资金多元            

安庆市前四批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11个村落,累计争取中央财政项目补助资金3300万元。同时通过统筹整合小型水利建设、文物维修、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建设项目资金,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倾斜,改善基础设施和村居环境。鼓励和引导民居老宅产权人通过现金入股、房屋入股、作价出让等多种形式,合法流转土地、房屋,以政府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共同参与、共同受益。2023年以来,安庆各地已完成传统建筑修缮23栋,资金投入达1030.2万元。

潜山龙潭乡万涧村古建筑

抓创新:整合资源,多方探索            

安庆潜山市万涧村得到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技术支持,开展以3至4年为周期的陪伴式服务,搭建村民自建、自治、自管的村落保护平台,实现村落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和文化传承创新,探索出“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路径,“万涧经验”被中央及省级媒体重点推介。潜山市红光村、岳西县请水寨村、桐城市唐湾村突出红色文化主题,合理整合现有红色资源,拓展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人文景观,形成红色旅游和传统村落保护整体联动发展。

抓产业:文旅融合,活力迸发          

安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挖掘人文底蕴、聚焦民俗文化,延续传承诗台赛诗、大鼓书说唱等民俗,赋予传统村落开发利用新的增长点。太湖县汤泉乡龙潭寨村、金鹰村,潜山市官庄镇官庄村,岳西县五河镇李凹村自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以来,围绕“旅游兴乡,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以及生态资源,注重休闲、民宿、体验,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严强 陈蕴)

安徽网安庆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保护,名录,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