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安庆消息 1990年从安徽农学院毕业的钱逢和被分配到怀宁县新安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2000年,因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被调到当时全县最偏僻的重点扶贫乡雷埠乡工作。24年以来,钱逢和跑遍了雷埠乡的沟沟坎坎,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烈日当空,田野地头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期间,钱逢和一直潜心研究病虫害防治、再生稻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歇,把最好的青春和满腔热情奉献给了农田。2016年获得“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提名奖、2019年被授予安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乡间田野的“骑行者”
90年代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产技术都还十分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意愿不强。这对于一名农技工作者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工作很难开展。特别是对于初出茅庐的钱逢和来说,生活与工作的双重压力,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几乎将他击倒,但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住了他。
来到雷埠乡工作的第一天,他就立志要改变农民不规范的种植习惯,要做到这点,首先就是要和农民融为一体。为此,钱逢和省吃俭用挤出钱来买了一辆自行车,自行车成了他最好的伴侣,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还是烈日当空,他都坚持2天下一次村,来到田间地头见到农民就上去聊上几句,话话家常、了解生产情况和病虫害情况。就这样坚持了24年,脚踏车是坏了又修,后来又换上摩托车,据统计,他骑坏了好几辆自行车和摩托车。但是钱逢和觉得值,因为他得到了农民的认可,24年间他共发出1361期病虫情报,挽回经济损失4080万元,有力的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农民对他的评价也从“乳臭未干的小伙子”变成“有韧劲、钻劲的好农技员”,钱逢和成了雷埠乡乡间田野的“最美骑行者”。
一米多高“小本子”记录的农业经验
走进钱逢和的办公室,一眼就能看到桌上码着一摞厚厚的小本子,足有一米多高。这些小本子记录着他遇到的、农民朋友提出的问题以及与农民交流时得到的宝贵经验。
钱逢和刚参加工作时就有一个习惯,随身携带着一本小本子。无论是走街串巷还是下到农田,从不离身。与农民朋友交流时得到的心得和经验,他都会第一时间记录下来,例如“郝山村,郝华红水稻直播田除草经验”等等。他常说“这些本子就如田间智慧的桥梁,通过它从农民朋友那获得经验,又把获得的这些经验记录下来,传给其他的农民,很有意义”。这些小本子上还记录着农民朋友遇到的问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一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很多问题只有记录下来,带回站集体研讨,或是向上级专家请教,才能更好帮群众解疑释惑”,钱逢和说道。
当问道这一米多高的小本子对他意味着什么时,钱逢和坚定的说道“这些笔记本并不属于我一个人,当我退休时,我要将它们留在雷埠,希望能帮到其他的农技员,帮到更多的农民,让它能成为雷埠乡一笔宝贵的财富!”
荣誉满身,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来雷埠工作的这些年,钱逢和获得了大大小小无数荣誉。2010年安徽省农技推广培训优秀学员;2016年“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提名奖;2019年安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8年度雷埠乡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0次被雷埠乡党委评为优秀党员;7次被怀宁县农业系统评为先进个人;雷埠乡农业站五次被乡党委、政府评为“支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雷埠乡农业站五次被县农业系统评为“先进单位”。面对这些荣誉,钱逢和总是很淡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做好工作。扑到农田专心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24年共发出1361期病虫情报,挽回经济损失4080万元;潜心推广再生稻,使雷埠乡再生稻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研究直播除草技术,在雷埠乡应用面积 8.6万亩,累计节本增效 475万元等等。
还有几年,钱逢和就要退休了,却依然坚持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农民朋友们的电话和短信交流,去年4月份到10月份,一共接到咨询电话六百多个。每次很晚接到电话,钱逢和爱人总是会说“还有几年就退休了,干嘛还这么拼,可以交给年轻人啊”,钱逢和总是说“自己还在这个岗位上,就一定要站好岗,给年轻人做个表率”
三十四年,变的是肤色和容颜,不变的是服务三农的情怀。坚守农业农村,坚持服务三农!三十四年,钱逢和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平凡而又伟大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努力使乡村变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家园。(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