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兴旺的望江赛口大河样板

大皖新闻讯   紧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机遇,依托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进“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望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赛口核心区大河村探索出乡村产业兴旺的新样板。

抢抓机遇

安庆后花园,望江东大门。望江县赛口镇大河村水系发达,土地肥沃,拥有粮田面积10000余亩,旱田面积2000余亩,是望江县九大万亩圩口中,单个村形成的独立万亩圩口之一。

近年来,赛口镇党委政府和大河村紧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机遇,加快推进大河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基地建设,科学有效推进大河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核心区自投入建设以来,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建园宗旨,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要载体,学习借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经验,依托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进“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发展。

群众支持

大河村是全移民村,上世纪60年代,大河村还是一处冲击平原,因闹饥荒大量从怀宁、江苏过来的移民选择在大河安家谋生。

因村情复杂,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村两委在工作中也屡屡”碰灰”。2018年,大河村两委换届完成,新的两委班子迎难而上,决心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在大河村党总支书记曹太宏的带领下,村两委痛下决心,所干的事要让群众眼里看得见,心里没意见。

要真正带领村民干出名堂,改变本村村民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村“两委”干部一致认为要为他们办几件实事出来。

5年弹指一挥间,在村两委和全村党员群众的努力下,如今,大河村里的道路宽了,村庄美了,群众也乐了。

水到渠成,村两委和村民组长号召村民将闲置土地流转到村的时候,村民积极性也更高。

土地流转

为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让过去的“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大河村两委秉着听民意、访民情、解民忧的为民初心。

在2018年下半年,赛口镇党委政府开始在全镇试点推行“板凳会”时,首当其冲。与传统会议形式不同的是,板凳会不局限于室内会议室,也不局限于白天还是晚上,而是在村民未外出作业的农闲时间,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把会议开到村民家中,开到农家大院、开到田间地头,邀请村两委、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种粮大户等化身“宣讲员”,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争取群众支持。

板凳会上,村两委耐心细致收集群众问题,并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板凳协商”大河村成功将全村12087亩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并申请注册了“安庆大河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将全村土地以入股的方式全部流转到公司,村级占股51%,并吸收8名种植大户为公司股东。按照入机械数、土地亩数进行股份分配。

公司运作

为充分发挥土地集中效益,确保村集体、种植大户和散户农民获得合理收益。安庆大河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在种植过程实行“四个统一”的做法,即统一种植优质稻油品种、统一技术服务支持,统一全程机械化耕种播收,统一采购农资产品,采取订单销售模式,统购统收。

产业园在强化一产生产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农副产品仓储、烘干、生产加工产业链, 打造“二产”水稻、油菜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同时将秸秆变废为宝,加工成牲畜饲料及作为菌菇的“培养基”。

在融合“一二产”的基础上,以公司为依托,根据农副产品时令季节,策划举办各类营销活动,进行品牌推广,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活动、商超对接等途径同步推广,发展电商、农业文旅等“三产”。

据测算,核心区可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0万元、带动农民每亩增收400元、全村人均收入增长1200元,直接带动大河村及周边村群众务工就业,从而实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目前,大河村在创建望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过程中,已经建起了育秧工厂、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试验田等完备的产业园基础设施和科学版块,一个8000亩的“小田变大田”项目也即将实施。

党建引领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抓好党建引领是关键。大河村充分发挥把方向、议大事、保落实的作用,通过“党支部+”发展模式,全面构建“三链”党建格局,从而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大河村两委及全体党员干部将在赛口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秉着‘带着农民干、带着农民富、带着农民强’的服务理念,加强创建指导,加大政策支持,推进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园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依托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进“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望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赛口核心区大河村探索出乡村产业兴旺的新样板。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方明

安徽网安庆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产业园,现代农业,村两委,大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