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大观路径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对2021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16个市、63个县(市、区)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39项激励支持措施。其中:安庆市大观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据了解,省政府将优先推介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有关改革先试先行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近年来,大观区按照安庆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优化城市承载、营商便民、绿色低碳三个环境,努力探索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大观路径。2021年,大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64亿元,同比增长8.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74亿元,同比增长17.4%。

创新驱动“促”转型。坚持把创新作为动能转换的第一动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永强集团与安庆师范大学合作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香叶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研发中心,全年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总额7亿元以上。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智能化、市场化,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上规模。制定全区数字化改造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帮助净相新材料、克林泰迩等企业培育打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华茂高质高效全流程智能纺纱工厂被评为省智能工厂。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积极推进菱湖漆股份新三板精选层晋层。2021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家。

创新机制“增”动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采取PPP方式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改造,探索“政府基金+产业导入”新模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实现99.8%事项全程网办、个人事项100%全程网办,建成“7×24小时政务服务工作站”,群众平均办事时间同比下降80%。推深做实“双四”行动,成立企业服务中心,94名科干包保227家企业,解决办理问题500余个,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1.5亿元。

合理开发“塑”魅力。优化老工业城市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布局,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大力实施污染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工业企业全部退城入园。协同推进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和企业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三老”改造,推动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大王庙传统风貌保护,走出一条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重、修旧如旧与文化旅游共进的循环发展道路,彰显“古皖风,安庆味”。

共享发展“保”民生。以老工业区为重点,聚力城市更新,打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完成纺织南村等13个老旧小区和6.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5个老工业区的闲置地块改造为立体停车场,投放公共助力车站25处,免锣巷临时菜市场正式投入使用。持续实施生态修复,加快老工业基地不开发裸露地块绿化改造,启动沙漠洲生态公园二期工程建设,整治戏校河、汇峰广场区域等水体,实现宜城宜居。

毛燕婷  柯丽婷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安徽网安庆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工业,企业,改造,大观区,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