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大龙山镇:“文”风涌动,润物无声

安徽网安庆消息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大龙山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和作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文化成为精准扶贫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以文化自信引领脱贫攻坚。

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丰富困难群体业余生活。盛夏时节,每当夜幕降临,遍布全镇各村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便会开始热闹起来,三五成群的群众纷至沓来,或唱歌,或跳舞,或唱戏,或学习,乐此不疲,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悄然改变着大龙山镇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脱贫攻坚战中,大龙山镇创新文化扶贫思路,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以镇综合文化站阵地为支撑,以村文化活动中心阵地为基础,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及规范性文化广场,使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广场、体育健身器材投入正常使用。

同时,在区、镇文化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培育下,群众文化活动多彩多样,每年举办的露天电影、戏曲表演、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遍地开花,精彩节目层出不穷,深受困难群众喜爱。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顽皮活泼的孩子,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活动,也慢慢地从观众变成了“演员”。

潜移默化,提升困难群众文化素养。为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大龙山镇各社区因地制宜地建设文化墙,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孝亲敬老、移风易俗等内容,以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标语、田园画等形式,向广大村民宣传党的相关政策、村规民约、家庭美德等,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一面面墙体变成了美观又会“说话”的文化墙。通过这种直观而又新颖的宣传形式,让困难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升文化素养。

推进文化与特色产业、生态农业、旅游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带动困难群众增收。结合宜秀区全域旅游建设,大力推进辖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以“民宿”“茶旅”“漂流”“休闲度假观光”等多种模式,打造“生态旅游小镇”。以龙湫池景区为抓手,创新白龙溪治理,推进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积极转变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商贸、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助推形成综合新产能。同时大力推进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结合现有的菊花种植、茶叶种植和小红稻种植项目着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积极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壮大乡镇集体经济,带动困难群众增收。(章滢滢)

责任编辑:都午安徽网安庆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旅游,文化,困难群众,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