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安庆消息 “2014年,我们村集体年收入只有2万多,为了摆脱‘贫困村’的帽子,这些年,我们集中力量发展产业,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到70几万,实现了脱贫质的飞跃!”宜秀区罗岭镇花元村书记严辉说道。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花元村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结合实际,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发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水产养殖,做活“水”文章
近年来,花元村整合村内1600亩水面资源,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资金69.24万元,发展特色养殖,扩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依托安庆市白水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物理“活水”变成经济发展“活水”,帮助花元村实现村集体收入年增加30万目标,并带动全村贫困户分红,户均不少于300元。2017年、2018年继续加大投入,依托资产收益项目每年25万元入股白水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年收益4.5万元,同时带动5名贫困户务工就业,每年人均增收5000元。2018年10月花元村因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荣获“安徽省产业扶贫十大示范村”称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花元村积极盘活村内闲置水塘资源,优先引导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释放产业扶贫政策红利,助力脱贫攻坚。“我这水塘里今年养了些白鲢、鳙鱼、草鱼,平时供应给镇里的菜市场、饭店,一年能帮助增收好几万元。”花元村2017年脱贫户汪贤虎介绍到,2020年,在花元村两委的帮助下,他优先承包了村内的37亩水塘,自我发展鱼类养殖,不仅有卖鱼的收入,还获得了5000元的产业奖补,实实在在保障了家庭稳定脱贫。
茶园兴建,做好“山”文章
初冬季节,花元村新建茶园现场,一群群村民正忙着挖沟起垄、打坑种苗,阴雨的天气也挡不住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据统计,花元村林场山场面积达6000亩,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花元村认真思考和谋划“大山经济”发展命题,依托山场、林场生态优势,2019年至今,先后投入资金170多万,打造林下示范茶园300余亩,发挥效益后预计帮助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同时吸引安庆市鸿元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万,以企业规范管理和经营,完善山场茶园建设,帮助年增收4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1356万元,贫困户2.8644万元。
“最近阴雨天气,非常适宜种植茶叶,我们组织村民帮着栽种茶叶,优先安排了贫困户参加,每天劳务费100元一天,不少村民都愿意来,今天茶场里就有4个贫困户来打卡,他们帮着抢种抢栽,我们也能帮村民赚点收入,一举两得。”安庆市鸿元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俊介绍,茶园项目建设功在长久,茶园扩建与管理、茶苗栽种、新茶采摘等方面,将为当地带来至少200个临时岗位,帮助村民获得务工增收。
特色种养,做通“人”文章
“虽然我的手有点残疾,但是不妨碍我养点鸡鸭,去年养的80只鸡、5头牛和今年的100只鸡陆陆续续卖掉了一些,村里也在帮着我卖,自己养的鸡、鹅,卖得上价,现在已经有8000多的收入了。”花元村2016年脱贫户朱家根,肢体二级残疾,家中只有自己一人,原本可以靠着政府社保兜底过着稳定的日子,但依旧选择了自立更生,脱贫致富。像这样身残志坚、自我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例子,在花元还有很多。
近年来花元村按照市场引领、政策引导、规模发展的思路,积极引导本村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各帮扶责任人、花元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结合日常工作入户走访宣传,开展“扶贫夜校”,全方位宣传,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养“不等、不靠、不要”思想,做通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思想关”。依据特色种养业政策,发挥兜底保障与奖励激励作用,落实特色种养业奖补、产业技术指导、农业保险,同时,镇村各级结合消费扶贫“四进”行动,帮助销售,打通销售渠道,有效做通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行动关”。
据统计,花元村2016年11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到2020年29户发展养殖禽类2722只、畜类7头、水产养殖183亩,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显著提升,五年来,花元村共有贫困户229人次主动发展禽畜养殖自种自养项目,共计获得产业奖补32.837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8500元目标。越来越多花元村人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一步一步实现了顺利脱贫的目标, 有养殖大户汪安和、做响榨油手艺的吕春生等等,鼓励自我发展,是扶贫扶志,为贫困户注入精神之钙,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助力贫困户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有山、有水、有人,这是我们花元的资源禀赋,发挥优势,破解瓶颈,把产业发展作为我们村的根本事业来抓,努力把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决战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书写属于花元的致富篇章。”花元村党总支书记严辉表示。(董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