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大桥街道象山村:谋划乡村振兴,助力稳定脱贫

安徽网安庆消息  沿着市区往安庆民航机场的方向,开车3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宜秀区大桥街道象山村。这里三面环山、土地肥沃,站在山腰望向村中,整齐排列的蔬菜大棚,成片的芡实基地水塘,迎着深秋和煦的阳光。属实让人心旷神怡。

别看这里风景美不胜收,在2017年以前,象山村还是个省级非贫困村,除了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然而仅用两年多的时间里象山村流转了130多亩土地,发展起了产业,截至目前,其特色产业覆盖了56%贫困户,全村34户85人于2017年已全部实现脱贫,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从贫瘠的小山村到风吹稻花的美景,两年多来是什么改变了象山村?    

发展集体经济迎来第一次改变            

在象山村,大多数农民的故事都乏善可陈,他们除了种植油菜,就是一年两造的水稻,自己收割,自己食用,人们没有集体经济和产业的概念。村民们在意的是,自己人均不足1亩的耕地能否带来好的收成;出去打工的孩子能挣多少钱。“没有支柱产业,经济薄弱,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2018年6月,丁传发来到象山担任村支部书记,他认为村民意识严重制约着村里经济的发展。

“村民习惯于看天吃饭,只想着能拿到些生产资料补贴就好,根本没想过要自己做产业,更别说做强做大。”丁传发认为,只有让村民在产业上看到增收的希望,象山村才能真正有出路。

在宜秀区及大桥街道党委的鼓励和支持下,象山村两委雄心勃勃。好在经过前几任村书记的努力,象山村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当时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象山村两委希望能组织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利用“党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象山村的特色产业。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策”,象山村两委白天奔走田头,逐户走访寻“穷根”;晚上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和讲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丁传发和村两委干部们的努力下,村民和贫困户都认识到了加入合作社的好处,象山村途源专业种植合作社于2018年10月成立,到2020年初步建立精品蔬菜产业基地30亩,芡实种植基地100亩,预计今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5万元。吸纳19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贫困户务工收入增收8万元。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第二次提升            

“儿子在外面打工,平时厂子里闲的话时候我在合作社务工,”家中的土地也流转给了合作社,一年下来赚了一万多元,娄银凤对去年的收入很满意。村里发展起来的产业,不仅给娄大姐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让她有了更多的憧憬。

娄大姐的憧憬并非心血来潮。眼下的象山村,道路全部硬化,农业产业有了基础,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有山有水的象山村,在象山村两委眼中本就是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的好地方。“周末市民可以开车来这里钓鱼、采摘、游玩,才半个多小时车程……”象山村两委设想着象山村未来的盛况。今年,象山村计划将象山村的农户将土地以流转的方式交给村委,以合作社为主体,种植100亩优质柑橘,开发生态旅游产业。“这一产业模式将惠及周边百户农民及贫困户,大概100来人。”丁传发初步估算。

对于村两委的想法,村民们也很赞同。事实上,今年年初,象山村党支部就在谋划,明年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如何做大做强,以拓展增收渠道。并多次上门取经对接阳光雨露果园农业公司“调研种植高价值水果的可行性,现在该项目正在规划并上报有关部门,顺利的话明年年初就可以实施。生态旅游项目已大致有了些样子。按照象山村两委的规划,整个项目在明年8月便可成型,届时村民及贫困户不仅有分红,在公司打工还能挣到工资,象山村也将会成为安庆市民又一个特色生态游玩目的地。

此外,象山村今年还将申请专项资金,大力提升基础建设、产业布局、旅游规划中,加快精准扶贫示范村的建设,同时全面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我们希望好好发展旅游,带动大家一起参与,一起发展,改变村民过去那种靠天吃饭、靠力吃饭的思想观念。”丁传发说。(江涛)

责任编辑:都午安徽网安庆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村民,合作社,贫困户,村两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