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日报讯 随着气温升高,蛇类活动频繁,各地蛇咬伤事件呈多发态势。记者从市蛇伤救治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安庆市已有60人被蛇咬伤。菜地、公园、草丛、绿化带和住宅周边为多发区域。
4月27日,池州市东至县胡先生右足被眼镜蛇咬伤,来到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查,其右足背肿胀明显,右足背可见大面积皮肤发黑坏死,当日入院后予以注射抗眼镜蛇蛇毒血清、破伤风、消肿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由于患者右足创面坏死,该医院多次给予清创加一次性负压引流。于5月19日再次行右足创面皮肤缺损游离植皮术,术后皮肤存活。
无独有偶,6月10日,安庆怀宁石牌镇王女士左手被毒蛇咬伤。经查,左手肿胀明显,食指末节可见两处针尖样牙痕伤口,通过注射抗蝮蛇毒蛇血清、破伤风以及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后肿痛症状逐渐好转。
记者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不同蛇种的毒素类型咬伤后症状各有不同。比如神经毒类蛇(包括银环蛇、金环蛇、眼镜王蛇、海蛇),主要攻击神经系统,导致肌肉麻痹,但局部症状轻(可能仅轻微疼痛或麻木)。被这类蛇咬后典型表现为看东西重影、嘴歪、说话含糊、颈部无力等;血液毒类蛇(包括蝰蛇、烙铁头蛇、竹叶青蛇等),破坏凝血功能,引发“蛇毒诱发的消耗性凝血病(VICC)”,表现为伤口渗血甚或流血不止,皮肤出血点、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细胞毒类蛇(眼镜蛇),直接破坏皮肤、肌肉细胞,导致局部坏死,表现为咬伤后局部剧烈疼痛,肿胀从伤口向四周“爆炸式”扩散(24小时可能肿到整个肢体);3-5天后,伤口周围皮肤变黑、溃烂(严重者需截肢)。
“我市毒蛇种类较多,涵盖中国所有毒蛇种类。其中蝮蛇分布较广,五步蛇、眼镜蛇主要分布于宿松、太湖、岳西,蝰蛇、烙铁头蛇、竹叶青蛇主要分布于太湖、潜山。”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曾松旺介绍,蛇咬伤高发季节为4-10月,其中6-9月为高峰期,一般气温26-34℃蛇类活动比较频繁。“我市被蛇咬伤高发人群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其中占比超60%,多因田间劳作时被咬伤。”
被蛇咬伤后应该如何自救呢?曾松旺介绍,被咬后应立即远离毒蛇,蛇的攻击距离约为体长的一半(平均0.3-0.6米),被咬后先退到安全区;快速记住蛇的特征(头型、花纹、颜色,如银环蛇有黑白相间环纹),有条件时拍蛇的照片,但别追打(易二次被咬);摘掉受伤肢体的戒指、手表、脚链(肿胀后可能卡断血管),用清水冲洗伤口(冲掉残留毒液);尽量全身完全制动,尤其受伤肢体,用木板、树枝或硬纸板固定伤肢(减少活动),保持伤肢低于心脏(如手被咬,手臂下垂;脚被咬,坐着别走动)。若出现呕吐应侧卧位防窒息,若昏迷、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拨打120,优先送至“有蛇伤救治能力的医院”。 (全媒体记者 徐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