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网讯 日前,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文旅局、市司法局制定《进一步擦亮“非遗+普法”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工作方案》,让非遗更“活”,让普法更“火”,实现普法宣传和非遗传承工作质效“双提升”。
《方案》提出,将通过实施“四个融合”举措,将法治元素融入非遗,在非遗的活态展示、动态传承、体验互动中,逐步构建“非遗+普法”法治建设新模式。
实施非遗创作队伍与普法队伍建设融合。全面梳理全市非遗创作传播队伍人才库资源,有计划地将非遗传承人发展为“法律明白人”。成立非遗法律服务团队,制定非遗人才法治培训计划,不定期召开法治非遗作品创作交流会,及时沟通经验。
实施非遗作品与法治文化作品创作融合。在各类法治文艺作品征集中,以非遗为媒,创作戏曲、歌舞等主题突出、创意新颖的法治文艺精品力作。同时,在非遗与法治融合过程中,积极创作一批传承历史、顺应潮流的法治文化实物作品,用“老传统”走普法“新路子”。
实施非遗活动与法治文化活动开展融合。在非遗进村居(校园、展馆)、非遗市集、戏曲下乡、黄梅戏艺术节等群众性非遗体验活动中融入法治元素,让群众在感受文化氤氲的同时接受法治熏陶;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节点,开展法治非遗手工制作、演出非遗法治剧目,推动非遗与法治碰撞出火花。
实施非遗阵地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融合。因地制宜在全市各类法治文化阵地和非遗传承创作基地等场所的布局陈列上,增加法治主题非遗作品展示专区。在“安庆普法”“安庆长安”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及时宣传报道“非遗+普法”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优秀作品、典型事迹和亮点经验。
根据《方案》,四季度将开展“法承非遗 共融生辉”首届非遗法治作品展。
(全媒体记者 杨浔 通讯员 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