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安庆市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产业,切实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眼下,安庆市各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抓订单、忙生产,开始进入年底冲刺阶段。
12月2日上午,在望江县赛口镇兴龙村的食品加工产业园,一辆载满蔬菜的货车缓缓驶入安庆市北粮蒸香食品有限公司,司机陈方国刚从大河村蔬菜基地忙完,他对着接货人员说道:“这是2吨的青菜和萝卜,都是刚收上来的,新鲜得很。”另一边,北粮蒸香的加工车间里已经热火朝天。
“这几个月业务忙,我每天要包2000多个面点。”村民曹彩凤一边包着小笼包一边介绍,除她以外,车间里还有近20名该镇的居民,分别负责清洗、切菜、制馅等工序。来自该镇的蔬菜、糯米等优质农产品,经过这些加工工序,“摇身一变”成为了饺子、小笼包、烧卖等各类面点,平均每天有近6000斤面点食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
“我之前一直在外地从事面点加工行业,这几年家乡面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所以就选择回乡发展。”该公司董事长曹永忠说,公司于2022年9月落户赛口镇,去年5月正式投产,目前公司在生产的面点有20多种,供应江西、安徽两地100多家早餐店,预计今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
近年来,赛口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一产与二产双向驱动、双向奔赴。该镇累计投入3亿元资金,对8500亩土地进行了改造,建立了高质量的原料生产基地,全镇蔬菜年产量达到1.5万吨,糯米年产量稳定在3万吨。此外,该镇聚焦面点产业,积极招引相关企业落户,目前该镇面点加工企业已有5家,总年产值超1亿元。
这几天同样忙碌的还有位于太湖县弥陀镇的太湖县碉情食品有限公司。调味、腌制、晾晒……一条条草鱼经过工人的“老手艺”和车间的“新设备”变成一罐罐诱人的腊鱼丁,这便是安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碉情”腊鱼。腊月将至,这家公司的订单逐渐增多。
“小时候,每年腊月家里就会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制作腊鱼和其他腌制品。这些食品不仅能保存较长时间,而且风味独特,是我童年的美好记忆。”该公司总经理周光奇说,儿时的美好回忆成为他如今工作的动力。
2017年,他成立了太湖县碉情食品有限公司,专注于生产“碉情”腊鱼丁及其他传统腌制品。公司成立后,周光奇在保留传统口味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化灭菌和包装技术,显著提升了产品的保质期和食品安全,让传统食品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今年,在当地政府牵线搭桥下,该公司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解决了产品保存中出现的氧化难关,有效降低了产品报废率,同时经配方改变、工序增加解决了产品运输易碎问题。“公司今年生产‘碉情’品牌的产品50万瓶,预计全年创收500万元。”周光奇说。
近年来,安庆市以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渔业“四百工程”等行动为抓手,确保粮油、畜牧、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稳定生产,保障农产品加工业原材料供应。同时,加大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国家产业强镇建设力度,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截至目前,安庆市已成功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40家,数量居全省前列。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1046亿元,预计全年产值达1400亿元。
(全媒体记者 余永生 实习生 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