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大观区是安庆市老城区,现有60岁以上人口5.45万人,占总人口19.5%,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化趋势明显,养老问题成为全区最大民生痛点之一。”省人大代表、大观区委书记陆应平说,近年来,大观区以提供更加优质、经济、方便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为目标,探索推进“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政府来兜底”的“小而美”社区养老建设,着力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兜底覆盖:建设好养老硬件设施
政府“强保障”。 陆应平说,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该区投资1200万元,在城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23个,在农村建设农村幸福院22个,实现45个村(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投资1100万元在3个乡镇建设农村敬老院1所,建成床位332张,实现五保老人100%供养。对租赁公有房产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前三年租金予以免除,三年后租金减半;对正常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站给予每年3-5万元的补贴;对新开发建设的小区,按照新建的住宅小区每百户20至30平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并作为规划审批和验收的前置条件。建立健全床位一次性补助、运营补贴和财政收入增长挂钩机制,每张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5000元、每月补助600元,养老服务奖补资金投入年均增长40%以上。
社会“唱主角”。大观区采取“公建民营”、“委托运营”、“共助民营”等多种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发展。引进全国知名的湖南万众和公司,合作打造3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1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全面提升社区养老机构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引进上海靓皖实业公司,合作建设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医养中心,满足不同人群的低、中、高端养老需求。
场所“标准化”。整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专业餐饮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资源,明确“每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总面积不低于300平米,服务辐射半径不低于1公里”的建设标准,统一外墙颜色、统一服务站标识、统一内部配备设施、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信息平台,打造功能完善、布局科学、环境温馨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印发社会化养老服务标准导则,引入第三方机构,从硬件设施配备、服务品质提升、职业精神培养、品牌诚信经营等4个方面对建成站进行统一验收,并配备20多名专业人员,全程跟踪监测服务站运营情况。
精准供给:提供好养老服务菜单
看护服务。对不想离家的老人,提供定期上门康护护理、家政服务、老年用品配送等一条龙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在熟悉的环境下安心养老。为需要康复服务的老人,由养老服务站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化病患陪护及康复护理服务。“真的很感谢这样的好政策,让我们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免费的体检”,纺织西路的汪珍珠老人对服务中心上门服务的专业社工充满感谢。大观区针对70周岁以上生活困难老人居家养老购买的服务项目还包括衣被清洗、家庭保洁、电器维修、疏通管道等。
照料服务。为单独在家生活不便、有孤独感、子女不放心的老人,提供社区全托养老或日间照料服务。子女外出时,为居家老人提供短期上门居家服务或接到中心进行短期照料服务,其中对把失能老人接到中心短期服务的,政府全额买单。
智慧服务。全面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互联网+”服务模式,依托“云+网+端”大数据平台,建立起老人健康管理、定位服务、紧急报警、一卡通等微系统,实时跟踪老人的安全、健康、文化娱乐等动态信息。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平台,监护人可实时掌握老人的健康信息及生活状况,服务站适时提供或调整专业化服务,第三方医疗机构第一时间掌握老人健康安全的动态信息从而对老人进行及时有效救助。
服务升级:拓展好医养结合路径
陆应平表示,目前该区正探索“医养融合、以养为主”为核心的健康养老专业服务途径,努力构建集医疗、养老、康复为一体的社会化养老新模式。为自愿注册的86名高龄、重病、失能、半失能的居家老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定期开展测量血压、血糖、血脂、体脂、体重、心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配套紧急救助、健康咨询、法律援助等多样化社会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刚性需求”和“个性需要”。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到养老服务中,积极开展下象棋、写书法、唱黄梅戏、做康复按摩、就餐、分享快乐故事,做“八段锦养生操、打太极拳、太极扇”等服务,组织老年人与家人一起包饺子、包粽子,强化精神交流、感受人文关怀,提升精气神。目前,全区养老护理床位240张,在玉琳、福田2家养老机构试点设立卫生站和医务室,承担老人基本医疗、康复保健等职能,依托腊树园社区养老服务站成立长者康护服务之家,设专门康复床位,既减轻患者负担,也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病人长期“压床”带来的资源紧缺问题。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六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