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粒启新生”实践团赴安庆大观海口镇暑期“三下乡”:“粒”行践初心 医路赋新能

2025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粒启新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在镇党委政府和镇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一场红色教育、健康科普与乡村调研深度融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医者仁心”为底色,将专业实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用青春足迹书写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担当。

实践团成员在海口镇基层治理中心见面会及中心卫生院合影

追寻红色印记,筑牢信仰之基

7月11日至13日,实践团沿着安庆红色文化脉络,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寻根之旅。在安庆博物馆与革命文物陈列馆(黄镇纪念馆),队员们透过斑驳的文物与史料,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风云激荡;于陈延年、陈乔年烈士读书处,感悟革命先辈“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的赤子情怀;在独秀园,团员青年重温入团誓词,铿锵誓言回响在革命先辈求索之地,更激荡在每一位青年心中。

“邓稼先故居的一件件展品,让我深刻体会到‘两弹一星’精神背后的家国担当。”团队成员张宁在参观后动情表示。此次红色教育不仅让队员们筑牢信仰之基,更坚定了他们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基层健康的决心。

实践团成员参观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

实践团成员参观独秀园、重温入团誓词

开展健康义诊,科普防治知识

7月12日起,实践团携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团队,在海口镇中心卫生院开展暑期健康服务活动。纪冬梅、肖瑾、章诗琪等主任医师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发放防暑防蚊药品及健康手册,并针对慢性病管理、老年健康等焦点问题答疑解惑。

在培文村,实践团将健康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队员们通过模拟人演示心肺复苏术,手把手教村民掌握急救技能;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农村高发疾病,用方言讲解“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并现场演示七步洗手法、蜱虫叮咬处理等实用知识。

更令人瞩目的是,在中共大观区委宣传部和团大观区委的支持下,团队成员走进大观区“暑期益课堂”化身“健康讲师”,创新“健康科普+童心教育”模式,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为孩子们普及健康口腔和视力防护相关知识,并带领小朋友们通过显微镜探索微观世界奥秘,激发科学兴趣。

实践团指导老师纪冬梅为海口镇居民解答健康问题

实践团成员在大观区“暑期益课堂”带领孩子探索微观世界奥秘

深入乡村一线,探寻振兴路径

实践团深入培文村瓜蒌种植基地,解锁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密钥”。队员们详细调研瓜蒌生长周期、药用价值及经济收益,记录下“基地+农户”模式如何带动村民年均增收。村党总支书记吴保利介绍,该村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等方式,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成为远近闻名的“瓜蒌村”。随后,团队走访慰问当地乡村振兴监测户,详细询问困难群众家庭人口、身体状况、收入来源等基本情况,认真倾听其当前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需求,并了解当地政府提供的针对性帮扶措施。

在镇江村,实践团见证了生态振兴的生动实践。作为安庆市首批“和美乡村”示范村,镇江村依托江豚保护中心,建设村史馆,打造“微笑江豚”生态旅游品牌。队员们沿江观测江豚活动,学习湿地保护知识,记录下“生态饭碗如何端稳端牢”的基层智慧,更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实践团成员参观培文村瓜蒌基地

实践团成员查看村民手术切口并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此次安庆之行,“粒启新生”实践团以“红”为魂、以“医”为媒、以“乡”为卷,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队员们既在红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又在健康服务中锤炼医者仁心,更在乡村调研中体察国情民情。

“我们不仅要精进医术,更要成为健康中国的践行者、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实践团团长张宁在总结会上表示。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基层医疗需求,探索“医防融合”新路径,用专业所学守护人民健康,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大国良医”的奋进篇章。

海口镇团委负责人表示:“安徽医科大学‘粒启新生’实践团的到来,为海口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与专业智慧。连日来,我们见证了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服务民生的担当,无论是红色教育中的深情宣誓,还是田间地头的健康科普,亦或是产业调研中的真知灼见,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医学生的家国情怀。”

校地合作是推动乡村振兴与青年成长“双向奔赴”的重要路径。“期待更多高校团队走进安庆大观海口镇,与我们携手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青年力量,共同绘就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郭钊阳)

安徽网安庆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健康,实践,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