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声波
安庆,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宛如一座艺术的宝库,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心怀艺术梦想的人。在这片土地上,苏家英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艺术之星,以她独特的才情与不懈的追求,在美术领域的天空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艺术华章。
苏家英于1965年3月,在安庆这片充满诗意与韵味的土地上呱呱坠地。自幼,她便与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份对美术炽热的酷爱,恰似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悄然埋入她的心田。在岁月的润泽下,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而后茁壮成长,逐渐发展成了支撑她一生艺术追求的参天大树。儿时的她,眼中的世界仿佛就是一幅天然的画卷,无论是家门口那古旧却韵味十足的街巷,还是郊外四季变幻、色彩斑斓的自然风光,都成为了她想要用画笔去捕捉、去定格的美好瞬间。她常常沉浸在自己的绘画小天地里,不顾外界的喧嚣与纷扰,用稚嫩的笔触,在纸上涂抹着心中对美的最初理解,那份纯真与执着,已然为她日后的艺术之路奠定了情感的基石。
1982 年,对于苏家英来说,是艺术旅程中一个意义非凡的转折点。怀揣着对绘画的满腔热忱与憧憬,她踏入了市文化馆的大门,有幸拜在了著名画家姚道余先生的门下,开始系统地研习素描。素描,作为绘画艺术的基石,讲究以简洁的线条与细腻的明暗变化,去精准地塑造物体的形态、结构以及质感。在姚道余先生的悉心指导下,苏家英开启了一场如痴如醉的艺术探索之旅。课堂上,她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讲解,目不转睛地观察着老师的示范动作,那一笔一划间的轻重缓急、疏密变化,都如同神奇的密码,被她用心地记录、揣摩着。课后,她总是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对着石膏像或是生活中的静物,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在那一方小小的画纸上,她用铅笔反复勾勒、涂抹,探寻着物体在光影下的微妙变化,试图通过黑白灰的交织,赋予那些原本无生命的物体以鲜活的灵魂。那段日子里,她沉浸在素描的世界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也忽略了练习的辛苦,而她的素描功底,也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磨砺中变得愈发扎实,宛如一座坚固的大厦基石,为她后续的艺术创作筑牢了根基。
时光悠悠流转,1996 年,苏家英迎来了又一次艺术生涯的升华机遇。她怀着崇敬与期待,拜入了著名国画大家韦远柏先生的门下,开始深入研习山水画。国画,尤其是山水画,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与审美意趣,它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更是画家心境、情怀以及对人生感悟的寄托与表达。在韦远柏先生的言传身教下,苏家英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深邃境界的大门,踏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韵味的山水世界。她开始用心领悟山水画中那空灵悠远、含蓄深邃的意境营造之法,学习如何运用毛笔蘸墨,在那柔软而又极具表现力的宣纸上,通过不同的笔法、墨法,展现出山的雄伟磅礴、水的灵动清幽、云的缥缈变幻。在创作过程中,她精心勾勒山石的轮廓,每一条线条都蕴含着力量与韵味,仿佛是在诉说着山脉的沧桑故事;接着,她以细腻的皴擦技法,刻画出山体的纹理,让山峦更显质感与厚重;而后,再用巧妙的渲染手法,营造出山水间那如梦如幻的氤氲之气,使整个画面仿佛被一层薄纱所笼罩,透着一种神秘而悠远的美感。
苏家英的山水画作品,着实令人赞叹不已。她的画作仿佛是一首首用笔墨谱写的自然诗篇,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就拿她的《春山如笑》来说,这幅作品犹如春日里的一曲悠扬乐章,奏响了大自然的生机之歌。画面中,春天的山峦宛如刚刚苏醒的佳人,焕发出勃勃生机。山上那大片盛开的桃花,如同一团团粉色的云霞,轻盈地飘浮在翠绿的山林之间,与那郁郁葱葱的树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层次丰富的春日画卷。山间的云雾,似轻纱般悠悠飘荡,时而萦绕在山腰,时而弥漫在山谷,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如梦如幻、空灵缥缈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能真切地感受到那山间清新的空气、婉转的鸟鸣以及春日暖阳的温柔抚摸。观赏这幅画,仿佛能听见微风拂过桃花枝的沙沙声,能嗅到那阵阵淡雅的花香,让人的心灵在这一片美好的景致中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与放松。
而她的人物画同样别具一格,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在她的笔下,人物形象不再是简单的平面描绘,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个体,仿佛能从画中直接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情感起伏以及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她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无论是人物的眼神,那眼中闪烁的光芒、蕴含的情感,还是服饰上的纹理,每一处褶皱、每一个图案,都被她处理得极为细腻而逼真,让人不禁为她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表现力所折服。例如她的《福寿图》,这幅作品宛如一幅充满生活气息与美好寓意的生活写照。画面上,一位面容和蔼、笑容慈祥的老人居于中心位置,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眼中透露出的,却是对生活满满的满足以及对未来的殷切期许。老人身旁,孩童们正天真活泼地嬉戏玩耍,他们那红扑扑的小脸蛋、灵动的身姿以及灿烂的笑容,为整个画面注入了一股浓浓的温馨与欢乐氛围。整幅作品在色彩运用上也极为精妙,鲜艳而不失典雅,既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又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整体氛围,将人物的形象与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观之便心生暖意,仿佛也被那画中的幸福所感染。
苏家英凭借着她扎实的绘画功底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她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的艺术舞台上展出,犹如一颗闪耀的明星,吸引了众多目光,收获了广泛的关注与赞誉。她的作品被众多国内外友人视若珍宝,纷纷将其收藏,这无疑是对她绘画技艺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她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以及独特艺术价值的充分肯定。每一幅作品,都是她用画笔倾诉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家乡安庆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那些山川河流、人物百态,不仅仅是画面上的元素,更是她情感的寄托,是她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独特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苏家英并非仅仅局限于美术这一领域,展现出了她多元且丰富的才华与魅力。她还是安徽省法制协会会员、安庆市法制协会常务副会长等多个协会的会员,在法制领域也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看似艺术与法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充满了浪漫与感性,一个强调严谨与理性,但在苏家英身上,却实现了一种奇妙的融合与互补。她将在艺术创作中培养起来的细腻观察力、对事物独特的感知力以及审美情趣,巧妙地运用到法制相关的工作与思考中,从别样的角度去审视社会现象,去解读法律条文背后的深层意义,为法制工作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人文色彩。而法制领域所要求的严谨态度和逻辑思维,反过来又影响着她的艺术创作,让她在构思作品、布局画面以及表达主题时,更加有条理、有深度,使得她的画作在展现艺术美感的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内在的秩序与理性思考,更具韵味与感染力。
在艺术的漫漫征途上,苏家英始终保持着一颗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心。她宛如一位辛勤耕耘的园丁,在美术这片广袤的花园里默默劳作,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精心培育着一朵朵艺术之花。她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不断挑战自我,尝试新的绘画技法、表现形式以及创作题材,力求让自己的作品能够不断突破、与时俱进,更好地传达出她对美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追求。她深知,艺术的道路永无止境,唯有保持这份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潮流中,持续绽放光彩。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苏家英会继续秉持着对艺术的初心与热情,执起手中的画笔,在那洁白的宣纸上挥洒出更多精彩绝伦的作品。她的每一幅新作,都将如同璀璨的星辰,为安庆的文化艺术事业这片浩瀚星空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也将继续激励着更多怀揣艺术梦想的人,勇敢地踏上追求艺术真谛的道路,去书写属于自己的艺术传奇。
苏家英的人生,因美术而丰富多彩,因对艺术的执着而熠熠生辉。她用翰墨丹青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人生画卷,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在艺术与多元领域中不断奋进、绽放光芒的动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