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声波
在安庆的艺术版图中,钱琼瑶先生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在绘画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1953 年,钱琼瑶先生出生于枞阳县汤沟镇彭山村,字杜昌,号琢玉斋,现定居安庆。岁月悠悠,并未磨灭他对艺术的炽热追求,反而如陈酿的美酒,使其艺术风格愈发醇厚。
早年,钱琼瑶先生专注于写实静物与风景绘画,一笔一划间,细腻地描绘出生活中的平凡之美,为其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传统山水绘画的临摹中,他潜心钻研古人的笔墨技法,从一笔一墨的勾勒皴擦中汲取养分,领悟传统绘画的精髓。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他敏锐地察觉到艺术创新的必要性,毅然踏上了探索当代水墨的征程。他不再满足于刻板的写生,而是深入自然,在山川湖海间捕捉光影的瞬息万变,将个人对哲学的思考融入其中,逐渐摒弃表象的复刻,转向更具意象化的表达。
在创作过程中,钱琼瑶先生不断尝试新的技法和材料。通过反复试验水墨与矿物颜料的碰撞效果,巧妙运用厚涂与留白的张力,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朦胧诗意中蕴含力量感的独特风格。近年来,其作品更加注重笔触的情绪化呈现,以色彩的层叠构建出独特的心理空间,完成了从技法堆砌到精神传递的华丽蜕变。这种蜕变不仅是个人艺术风格的升华,更是对艺术本质深入探索的体现。
钱琼瑶先生的艺术成就斐然,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2010 年,画作《皖江小镇》《幽谷奔泉》在《安庆日报》发表,那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皖江小镇的宁静与幽谷奔泉的灵动。2011 年,《锦绣宜城》在《安庆广播电视报》发表,将宜城的繁华与秀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众多重要活动中,他的作品也备受瞩目。2010 年陈独秀诞辰 130 周年,其作品被江苏省历史学会、安庆市历史学会同时收藏,并获荣誉证书。2012 年,作品《天柱山揽胜》在《中国人民共和国艺术家大典》《中国书画名家墨宝大典》《中国国家书画》《中国艺术家大典》等发表,《家乡三月》更是荣获金奖。这些成就不仅是对他个人创作的高度认可,更是他与时代对话的有力见证。他的作品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不同时期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取向,在艺术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此外,他的作品还被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海内外友人收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艺术使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015 年底,钱琼瑶先生在安庆市皖江文化园二楼开办琢玉斋画廊,2019 年又开设琢玉斋创作室。这两个艺术空间不仅是他创作的基地,更是艺术交流与传承的平台。在这里,他汇聚了众多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共同探讨艺术的奥秘;同时,他也积极投身于艺术教育事业。在 2020 年安徽省第八届少儿美术书画大展中,多名学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他本人也因此获得省美术优秀教师称号。他深知艺术传承的重要性,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为孩子们打开了艺术的大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爱绘画的幼苗。
对于未来的艺术创作,钱琼瑶先生充满了憧憬与期待。他希望持续突破媒介的限制,探索国画与动态影像的融合,让水墨山水在数字空间中 “流动” 起来,构建虚实交错的沉浸式美学体验。他计划深入不同文化场域采风,汲取多元文化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创作内涵。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艺术公益事业,为乡村儿童书画进校园、走进企业等活动贡献力量,让绘画成为连接科学、哲学、生态的对话载体。他始终秉持着以真诚笔触记录时代的信念,守护艺术触动人心的本真力量。
绘画,于钱琼瑶先生而言,是与世界对话的隐秘通道。早年,他也曾执着于作品的像与不像,陷入技法的窠臼。然而,一次大自然写生中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艺术认知。骤雨冲刷,山石化为混沌肌理,那一刻,他仿佛叩开了艺术真谛的大门 —— 艺术的真谛从来不是复刻表象,而是捕捉灵魂的震颤。当他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水墨在宣纸上偶然的洇染,成为了最真实的表达。多年来,他深刻体会到,一幅好的作品往往始于对生活褶皱的凝视。艺术是孤独的修行,却也因这份孤独而纯粹。每一次画笔停下,都是他对生命热爱的一次郑重回应。
在安庆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钱琼瑶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不懈的创作追求,成为了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艺术之路,犹如一部生动的艺术史,记录着他在传统与现代、写实与意象之间的探索与突破。相信在未来,他将继续在水墨世界中雕琢时光与艺术,为我们带来更多震撼心灵的艺术佳作,书写更加辉煌的艺术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