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飘过四十年

□周六三

“闯漩涡哟,迎激流嗬,齐心协力,把船扳哪……”

2024年9月21日晚,激越、高亢的旋律飘荡在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综合体育馆的上空,那是著名歌手刀郎演唱的《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又称《船工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及其主要支流一带的当地民歌。当年在沿江拉纤的船工们,为统一号令,协调动作,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是船工们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反映了船工们与崇山恶水、激流险滩搏斗的拼搏、奋进精神。

遥记四十年前的1984年,安庆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曲》栏目推出由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演唱的《船工号子》。在那天气日趋炎热的初夏时节,我们正挥汗如雨地学习功课,迎接高考。当年的高考可谓是莘莘学子们的独木桥,同学们你追我赶争相度过。清晨,同学们散布在田间原野,迎着朝阳、彩霞朗诵课文,背诵单词;夜晚,同学们集中在教室寝室,伴着汽灯、油灯演算公式定理,刻苦攻关。

“穿恶浪哦,踏险滩呐,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呀嘛”,当半导体收音机传来《船工号子》歌声时,同学们热血沸腾,激情万丈,更加勤奋努力地“奔大海”——高等学府。

有的同学晚自习后回家,紧接着复习到第二天凌晨,早上七点钟准时到校参加早读;有的同学上午放学后不回家,简单吃过从家里带来的午饭,放弃休息,立即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

经过高考,我们文科班6名同学考取了中专以上的高校,占全班60多名学生不到10%,如此低的录取比例,可见当年高考难度之大,似乎可以比拟船工们“穿恶浪,踏险滩”。

当年没考取的同学有的经过复读考取了高等学校,有的通过招考进入银行、公检法、乡镇等单位工作,有的自主创业,大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船工一身,都是胆罗”。《船工号子》曲调时常萦绕我的耳畔,警示我不能懈怠。

中专毕业后我分配到商业公司工作。当时改革大潮风起云涌,公司借势成立了贸易公司,从事食品批零业务。因缺乏财会人员,我被派往担任主办会计。

我在中专学校学习的是经营与管理专业,对于财务会计知识不够精熟。本着财务岗位需要的初衷,我报考安徽财贸学院(现改名安徽财经大学)的会计学自修学习。

《会计学》共11门功课,其中10门功课我均一次性考试通过,唯有《高等数学》(微积分)考了两次不及格,一次56分,一次57分。这使我相当自责、郁闷,我下定决心,第三次必须通过。为此,我放弃与同事们业余时间娱乐、与老乡们往来走访的时间,集中精力,刻苦学习,终于以92分的成绩通过了《高等数学》考试,顺利拿到《会计学》大专毕业证书。

当我走上新闻宣传岗位后,经常左手拿照相机,右手提摄像机,哪里有重大活动,哪里就有我的身影。摄影、拍照、写新闻稿,一通操作下来,虽然身体略有疲惫,但是心里充满成就感。

“水飞千里,船似箭罗”。当前,网络上流行“躺平”热词,意思是无论面对何种境况,内心都毫无波澜,没有任何反应,一切顺应顺从。这个词虽然有些调侃、讽刺的意味,却也反映出一部分人群尤其青年人瘫倒在地,不再热血沸腾、渴求成功了。

这与《船工号子》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人生难得几回搏,爱拼才会赢。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先后用一千多种材料做电灯灯丝均告失败,但他坚韧不拔,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后,试验用碳丝作为发光材料,终获成功。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因为作战负伤,双眼失明,但他依靠顽强的毅力,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是著名力学专家,他潜心研究风洞技术50年,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代楷模张桂梅拖着多病的身躯,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捐出自己的工资、奖金,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

“涛声不断,歌不断”。人生没有坦途,只有历经磨难,艰辛拼搏,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高峡风光看不尽那,轻舟飞过万重山哟”。随着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年的激流险滩已鲜有所见,传统的木板帆船已被现代化的客船、货轮取代,《川江号子》也在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歌声飘过四十年。再唱《川江号子》,既是对往昔船工悲怆、苍凉、抗争、呐喊的缅怀,也是激励我们珍惜当下,把握机遇,勉力拼搏,奋勇进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