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声波
虎去神州添活力,兔奔华夏送春来。2023年为农历兔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玉兔是一种祥瑞动物,且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过许多重大贡献,玉兔也因此常常受到文人墨客的厚爱。这不,一只聪明可爱的玉兔,正淋浴着诗词古韵向我们跑来……
汉朝许慎《说文解字》云:“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在甲骨文、篆文里,兔字正是长耳短尾的“兔”形象。早在《春秋》里便有玉兔的身影:“荧惑不明,雉生兔焉。”汉朝便有“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的诗句,古人更有“玉衡星散而为兔”一说……
玉兔性情温和、玲珑柔顺、乖巧伶俐、机智敏捷,成为人类的忠实朋友。唐朝王建曾写过一百余首《宫词》,其中专门有一首写给玉兔:“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赞美了玉兔“睡态”可掬、惹人喜爱,同时还劝导人们不要随意伤害玉兔。元朝袁桷《舟中杂咏》中有一首赞美玉兔的叙事诗:“家奴拾枯草,走兔来相亲。生来不识兔,却立惊其神。行人笑彼拙,归来如频呻。乃知特幸脱,未信吾奴仁。”描绘了玉兔的纯朴可爱,以及人和动物之间的相亲相爱,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生命的怜惜之情。
玉兔,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始终与超凡脱俗联系在一起。许多神奇而美丽的神话故事中都能找到玉兔的影子,最著名的莫过“嫦娥奔月”——将人间美女、白兔、天上仙女、月宫紧密联系在一起;最早的应为《楚辞·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为对月亮有何好处,顾菟能常在其腹?更有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玉兔捣药”:“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玉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神话里,玉兔是嫦娥从地球带到月球的唯一动物;传说中,月中有玉兔,因而玉兔为月亮的代称,兔魄、兔轮、兔月是月亮的别名。
古人视玉兔为光明、长寿的象征,诗人笔下的玉兔千缕细毛、雪白一团,十分生动传神。晋朝傅玄《拟天向》中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六朝左思《吴都赋》中有:“乌兔笼日月,正走穷栖宿。”唐朝李白《把酒问月》中有:“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拟古十二首之九》中有:“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古朗月行》中有:“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唐朝杜甫《月》中有:“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唐朝李商隐《月夕》中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唐朝贾岛《赠智朗禅师》中有:“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唐朝陆龟蒙《上云乐》中有:“青丝作笮桂为船,白兔捣药蛤蟆丸。”宋朝陆游《梅诗》中有:“月兔捣霜共换骨,湘娥鼓瑟为招魂。”宋朝辛弃疾《满江红·中秋》中有:“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明朝屠隆《明月榭赋》中有:“川原澄兮云气鲜,瑶台朗兮兔魄圆。”明朝谢承《白兔》中更有:“夜月丝千缕,秋风雪一团。神游苍玉阙,身在烂银盘。露下仙芝湿,香生月桂寒。姮娥如可问,欲乞万年丹。”
当然,品味与“兔”有关的典故也别有一番情趣。《战国策·冯暖客孟尝君》的狡兔三窟,是说狡猾的兔子有多处洞穴。《韩非子·五蠹》的守株待兔,是说守着树等着捡野兔。《宋史·李全传》的兔死狐悲,是说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兔死狗烹,是说兔子死后,连猎狗一起烹煮。《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的兔起鹘落,是说兔子刚跳起来,专用于打猎用的鹘就飞扑下去。《战国策·齐策三》的犬兔俱毙,是说狗和兔子同时死去。《魏书·李崇传》的兔丝燕麦,是说兔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
“赤兔上瑞,白兔中瑞”,古书《瑞应图》如此记载:“玉兔东升,银辉万里”,人们这样描述太平盛世。玉兔,既是十二生肖之一,又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密切相连。玉兔,适应生存环境的强者,祥瑞文化的使者!